白拉古村种植的高海拔蔬菜。 

  时下,走进仁和区平地镇白拉古村,放眼望去,满目皆绿。山上板栗树淡黄色的花穗簇拥在深绿的叶子下,散发出独特的清香;山风拂过,半山腰嫩绿的水稻泛起层层绿波;山下翠绿的小青瓜伸着圆圆的“脑袋”迎着光,热烈生长。

  近年来,平地镇积极探索破解山地产业发展路径,充分利用白拉古村山顶到平野的土地资源,打造山上有树、田里有粮、地里有菜、四季有果的“四有”立体化农业格局,擘画出一幅“农”墨重彩新画卷。

  土地活则产业兴,如何充分发挥山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

  白拉古村有园地23000余亩、耕地2200余亩,分布在1500米—1850米的海拔高度。为了充分利用地势条件,村上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牛圈房半山组试种了800余亩适合高寒地带生长的车厘子、黑美人桃子、核桃等特色果类;在海拔1750米—1800米的山腰啊喇么组、糯巴沟组等11个村民组种植了12000余亩的板栗,啊喇么组还种植了400余亩的水稻;在海拔1500米上下的大平掌组、啊喇左箐组等平野地带栽种了8000余亩青豆、青瓜、萝卜等应季蔬菜。

  今年,白拉古村计划在原有 12000亩板栗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对低产值的桃子、核桃地等进行改造,再新增600亩板栗,进一步打造“天府森林粮库”。计划建设10000平方米的农产品交易、储存、加工场地。积极探索开发板栗深加工工艺,实现由初级农产品向农业加工类产品的转变,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,增加产品附加值。

  日前,走进白拉古村啊喇么组,灌水装置正在往新改的田里浇水,大型挖掘机在田里来回翻挖泥土。今年的水稻种植与往年不同,大型机械进场帮助村民完成方土、打浆等种植前期工作,2亩田的耕作时间,由原来的4天提升至现在的2天,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效率。

  啊喇么组400余亩连片田于4月完成土地整治,原先因山地坡度大、交通不便的原因,村民无法进行精细管理。经过土地整理、耕地提质改造,配套田间道路、山坪塘、蓄水池、灌溉沟渠和管网,有效帮助村民解决难题。

  “今年我们通过旱改水和新增耕地项目,整合改造了466亩水田,现在栽种的是楚粳28号水稻,初步预计亩产值2000元左右。为最大化发挥土地价值,我们准备采用‘稻鱼’共生模式,增加群众收入。”白拉古村党支部副书记徐友和介绍,预计7月底8月初水稻进入开花期。9月水稻收获后,还计划栽种400亩油菜花和时令蔬菜,吸引游客观光打卡、采摘,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。(杨懿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南桢 文/图)

审核: 孙昕   责任编辑: 伍家秀